
服務器液冷熱管理試驗的背景主要源于數據中心能耗與散熱需求的急劇增長,以及"雙碳"目標下對綠色節能技術的迫切需求。隨著AI、云計算等技術的發展,服務器功率密度不斷提升,傳統風冷技術已難以滿足高效散熱要,液冷技術因此成為關鍵解決方案。
| 項目背景
服務器液冷熱管理試驗的背景主要源于數據中心能耗與散熱需求的急劇增長,以及"雙碳"目標下對綠色節能技術的迫切需求。隨著AI、云計算等技術的發展,服務器功率密度不斷提升,傳統風冷技術已難以滿足高效散熱要,液冷技術因此成為關鍵解決方案。
一、技術發展背景
算力需求爆發:AI訓練、科學計算等應用推動單機柜功率密度從傳統15kW提升至100kW+,傳統風冷散熱效率(約200W/m²K)無法滿足需求。
能效標準提升:全球數據中心PUE(能源使用效率)要求日趨嚴格,中國"東數西算"工程要求新建數據中心PUE≤1.25,液冷技術可實現1.03-1.2的超低PUE。
芯片熱設計功耗(TDP)增長:現代CPU/GPU功耗已達400W-700W,部分AI加速卡甚至突破1000W,產生873W/m²K的峰值熱流密度,遠超風冷極限。
二、行業應用背景
早期探索階段:液冷技術最初應用于超級計算機(如天河二號部分采用液冷),后逐步向商業數據中心滲透。
規模化應用階段:2020年后,互聯網巨頭(騰訊、字節跳動等)和電信運營商(中國電信等)開始大規模部署液冷方案。
技術路線分化:形成冷板式(當前市場占比90%+)和浸沒式兩大技術路線,分別針對不同應用場景。
三、政策與市場背景
政策驅動:中國"十四五"規劃明確將液冷技術列為數據中心節能重點技術,多地出臺補貼政策鼓勵液冷應用。
市場增長:全球液冷采用率從2024年的14%預計增長至2025年的26%,2030年將超50%,中國市場增速領先。
產業鏈成熟:形成英維克、曙光數創、高瀾股份、浪潮信息等專業供應商,建立完整技術生態。
| 項目概述
服務器液冷熱管理試驗是驗證液冷系統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關鍵環節,隨著數據中心功率密度提升和"雙碳"目標推進,這類試驗已成為行業技術驗證的重要標準流程。
液冷熱管理試驗包含系統化的測試流程,旨在驗證液冷系統在實際運行環境中的各項性能指標:
核心測試項目
1.壓力測試:
o冷卻液管路系統需進行1.5倍設計壓力的耐壓試驗(不低于0.6MPa),保持120分鐘無壓降和滲漏
o試驗介質采用干燥空氣或氮氣,需隔離低壓傳感器確保安全1
o測試標準參照GB 50242-2002等規范執行
2.系統調試:
o分階段進行:單機調試→系統聯調→帶載測試
o空載運行不少于48小時進行系統清潔和預檢
o額定負荷下驗證供/回液溫度、流量、壓力等參數,偏差需控制在5%以內
3.冷卻液檢測:
o測試指標包括:運動黏度、閃點、酸值、介電常數、體積電阻率、含水量等
o取樣周期覆蓋系統初裝、調試和長期運行階段。
| 測試目的
1. 驗證液冷系統在極端工況下的可靠性;
2. 評估散熱效率與能效表現(PUE指標);
3. 確保長期運行的材料兼容性與系統穩定性;
4. 為規模化部署提供數據支撐和風險預判。
| 試驗標準
T/CESA 1249.1-2023 服務器及存儲設備用液冷裝置技術規范 第1部分:冷板
T/CESA 1249.2-2023 服務器及存儲設備用液冷裝置技術規范第2 部分:連接系統
T/CESA 1249.3-2023 服務器及存儲設備用液冷裝置技術規范第3 部分:冷量分配單元
GB/T 5861-2003 液壓快換接頭 試驗方法
GB/T 7939.2-2024 液壓傳動連接 試驗方法 第2部分:快換接頭
ISO 18869-2017
OCP 標準規范
| 服務產品/領域
汽車領域(智能駕駛數據中心、導航數據中心、汽車控制器數據處理器);
電子領域(電商平臺數據中心、云服務器數據中心等);
AI領域(智能機器人數據處理中心、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等)。
| 試驗內容
UQD測試、Manifold測試、Cold Plate測試、CDU測試等項目。
| 項目優勢
1. 能夠真實模擬服務器液冷裝置在實際使用狀態下的冷卻效果及各個部件的性能參數,試驗結果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2. 可以提前發現 服務器液冷裝置在極限和正常測試條件下可能出現的故障和缺陷,便于及時采取改進措施,降低產品故障率。
3. 試驗過程可對服務器液冷裝置及部件的各項性能參數進行精準監測和記錄,為產品質量評估和性能分析提供詳細的數據支持。
4. 遵循國際和行業相關標準進行試驗,確保試驗的規范性和公正性,試驗結果在行業內具有較高的認可度。
| 美信優勢
1、專業團隊:擁有多名經驗豐富的檢測工程師和技術專家。
2、先進設備:配備國際領先的檢測設備,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精準高效、測試快捷、可進行極端環境模擬、適用性廣泛。
3、高效服務:快速響應客戶需求,提供一站式高效檢測服務。
4、權威認證:實驗室通過ISO/IEC 17025認證,檢測報告具有國際公信力。